1月30日,記者從自治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區強化聯合信用懲戒,自2013年10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我區已累計公開28萬余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資質認定等方面全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人人喊打”的局面。
失信被執行人,是指有履行能力但是逃避執行、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的被執行人。近年來,我區不斷完善聯合信用懲戒機制,持續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強化聯合信用懲戒,完善網絡查控系統,相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自治區高級法院及時制定《關于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實施細則》,定期通過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金融、公安、市場監管、自然資源、住建、商務等部門進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推送,實現了與各聯動部門信用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反饋。同時,嚴格規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信用信息修復等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撤銷、刪除了11萬余名履行完畢被執行人的失信信息,有效敦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的同時,也確保了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實現。
建成了以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核心,以自治區高級法院“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補充,縱橫覆蓋全國的執行網絡查控系統。“總對總”實現了全國絕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網絡查詢、凍結、扣劃功能;“點對點”實現了寧夏轄區全部商業銀行(包括村鎮銀行)的存款及金融理財產品的查詢、凍結和扣劃功能。此外,還實現了人民銀行的人民幣結算賬戶信息、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支付賬戶信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企業登記信息、公安部的車輛信息、國家身份證查詢中心的個人身份信息、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信息、全國不動產的登記信息的查詢功能,以及證券、股票、保險、基金等理財產品持有信息的查詢和凍結功能。網絡查控足不出戶,在解決“被執行財產難尋”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極大提高了查控效率,大幅提升了執行案件辦理質量。
“下一步,自治區高級法院將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努力擴大聯合信用懲戒的部門和范圍,不斷創新聯合信用懲戒途徑,對聯合信用懲戒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使列入人民法院的失信被執行人切實受到社會各個行業的制約和限制。同時將聯合相關單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大力進行聯合信用懲戒宣傳,擴大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的傳播范圍,定期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和典型案例,努力營造褒獎誠信、懲戒失信、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促進建設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吳艷表示。(寧夏日報記者 楊曉秋)